我才是大明正统

我才是大明正统

主角:朱允炆朱棣
作者:寒梅惊雪
时间:2024-04-25 17:46:31
状态:连载中
简介:

洪武三十一年,大明太祖朱元璋崩。拥有着后世灵魂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成帝!“既然我成了大明天子,那…朱棣,对不起了,你就只能当个治世能臣了!”“搞个内阁,建个军校,开个国有银行,发展下商税,普及一下九年义务教育…”“派郑和去南美挖点土豆……”“再鼓励一下各种小发明…比如…火枪大炮?!”“咦…等等…不知不觉,我大明已经这么强大了么?”...

章节目录

章节剧情介绍

第一章

洪武三十一年,大明太祖朱元璋崩。灵魂转世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,面对着朝野内外的种种挑战。他面对燕王朱棣的野心,展现出坚定与果断,决心维护皇权。在内阁重臣的压力下,他召回燕王入京,以观朝野对他的态度。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。

第二章

风雨交加,雷电轰鸣,中军都督府内,徐辉祖审阅文书。作为徐达之子,他智勇兼备,但对朱允炆并非心腹。徐辉祖心腹是李景隆,虽皮囊俊美但无才干。朱元璋召燕王入京,使徐辉祖疑虑重重。朱高炽等三人入京奔丧,未及见朱元璋最后一面。徐辉祖写密折给朱允炆,暗示支持。朱允炆烧折不露声色。朱允炆在宫中闲逛,遇到徐妙锦,徐达之孙女,清丽高贵。徐妙锦对朱允炆称“哥哥”,但辈分上她比朱允炆大。徐妙锦抱怨徐辉祖忙于军务,不与其共游。朱允炆询问徐辉祖事务,对其称职表赞。孩童向朱允炆奔来,引出下文。

第三章

朱允炆在得知徐辉祖误解自己要削藩之后,通过表明自己信任叔叔们并取消削藩计划,引发了徐辉祖的疑惑和惊慌。朱允炆计划推行练兵新政,意图裁军十万,并要求徐辉祖整顿军队,并默许军中花名单中老弱病残的存在。徐辉祖心中犹豫,明白裁军之举实际上是整肃军队、打击勋贵和向藩王示好的信号。朱允炆的决策震惊徐辉祖等人,也是在向藩王传递强硬立场的信号。徐辉祖与弟弟讨论皇帝的隐含意图后,意识到裁军背后或许还隐藏着对京营实力的整顿,以及对藩王的警告。朱允炆的举措展现出他深谋远虑的一面,通过裁军和整顿军队来强化朝廷实力,向外传递信号,维护朝廷权威。整个过程充满着紧张与戏剧性,凸显了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朱允炆作为皇帝的果决与睿智。

第四章

方孝孺,身份尊贵,但官场命运多舛。被朱元璋看重,却不得其用,反而留给了朱元璋的孙子。他忠心耿耿,但被认为缺乏能力,被困于书生之位。在朱允炆面前,他以裁军为名,实则为文治辩护。他警告朱允炆召燕王入京可能引起混乱,朱允炆却称为弥补先前过错。裁军十万的决定引起齐泰和黄子澄的担忧,但朱允炆表示不会影响军队实力,并稳住了他们。朱允炆看到袁泰的奏折攻击解缙,决定将解缙召见。解缙是少有的天才,但却饱受非议,被赶至甘肃。朱允炆似乎对解缙的才华心生欣赏,或许有意再次利用他。解缙的历程饱受挫折,但他的才华仍备受推崇。在朱允炆面前,他面临着新的考验。朱允炆态度冷静,将袁泰的奏折交给解缙,等待他的回应。解缙接到奏折后露出惊恐之色,这或许是他再次站上风口浪尖的开始。

第五章

解缙建议朱允炆通过改藩易地来稳定局势。他认为,塞王们曾上书请求改藩,而现在朱允炆有机会满足塞王们的愿望,通过选定合适的封国地点来树立典范。然而,朱允炆对此提议有所疑虑,因为一些王公即使改变地域也无法解决问题,比如宁王和燕王。尽管宁王依赖朝廷供应,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威胁性,而燕王朱棣更是强势难处理。解缙主张先施行仁政,再以武力压迫,朱允炆对此表示认同。裁军十万引起京师轰动,许多人认为这标志着文治时代的开启,纷纷称赞皇帝英明。官员们讨论裁军对财政的影响,认为这是一项明智之举。郁新和夏元吉谈论裁军是否与召燕王入京有关,暗示新皇帝的行事风格与以往不同。朱允炆未上朝,引发朝堂混乱和下层官员的猜测,他独自走出武英殿,眺望夕阳,心中似有所思。

热门专题